
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九个月,我国每天的石油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100万桶,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沙特阿拉伯的日产水平。分析人士估算,每天大约有100万到120万桶的原油被存入仓库。
对于此事,美媒《华尔街日报》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个变化,同时他们还提到,中国这几个月以来的囤油行动,不光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,没想到还意外成为了全球油价的“稳压器”。
说话还算实在啦,毕竟在国际油价因为地缘局势和供需紧张两头拉扯的时候,中国的囤油行动,可以预料的储备需求,既帮市场避免了因为供应太多而出现暴跌,也防止了突然短缺带来的暴涨,实际上起到了挺关键的缓冲作用。
国际能源署(IEA)10月最新的报告里说得很明白,眼下世界油市正被两股强烈的矛盾拉扯着:一边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还在加剧,美西方国家对俄石油出口加价限制的措施也还在不断深化,同时对伊朗能源行业的制裁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。
这些单方面的措施或许会让全球每日超过200万桶的原油供应变得不太稳定,充满变数。
另一方面,欧佩克+逐步增加产量,加上中国持续进行储备补充,这两个因素从需求和供应两个角度合力缓解了市场对短缺的担心。
在这种复杂局面下,9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基本能维持在67-69美元的区间内上下震荡,归功于中国的储备操作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我得告诉你,欧佩克+这个增产计划从一开始就挺难搞的,8个承诺增产的成员国十月实际仅增加了13.7万桶天。有的国家因为投资不够、油田陈旧,已经到达了产能的极限,要想彻底取消2020年以来的减产额度,估计还得花上至少一年多的时间。
反过来看中国,靠着持续稳定、透明的库存需求,成功应对了市场的波动,这可不是啥“玩花样”,而是真正有担当的大国,在全球能源管理中积极履行责任。
中国对石油储备的重视,绝不是一时兴起,而是经过几十年能源安全实践积累出来的战略共识。
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,长期以来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70%以上。石油,作为交通、化工、制造等重点产业的“生命线”,其稳妥供应事关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。
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还记忆犹新,那会儿,全球的原油价格一下子飙涨了四倍,西方那些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出也缩水了14%,日本的经济甚至出现了战后首次负增长。
如今,地缘关系紧张、单方面制裁一波接着一波,欧盟已经正式宣布,从2026年初起就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的原油精炼产品。这种不考虑全球能源产业链完整性的孤注一掷,很可能会引发国际石油贸易的格局改变,运输成本也会随之升高。
在这样的形势下,多储备一些,少一点被别人掐脖子的危险。
而且,囤油只是中国“抗风险组合拳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,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措施。
你看,中国人民银行每个月都会公布金融统计数据,到了九月底,我国的黄金储备达到了2303.52吨,比年初多了67吨。虽然三季度的增持速度有所放缓,但连续12个月保持增长的趋势,说明这是在应对美元汇率变动、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方面迈的一步重要措施。
再加上粮食储备持续增加,目前我国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了50%,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17-18%的安全线,像小麦、稻谷这些口粮储备,足够保障全国人民一年多的基本需求。
从金融方面的黄金储备到能源领域的原油存量,再到民生层面的粮食储备,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多角度、层层递进的安全防线。
这些举措看似散乱,实际上都是为了应对全球变幻莫测的局势,都是在为保证经济和社会整体稳定做全面准备。
有人或许会发问,难道不是全球的石油产量在不断上升吗?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是,今年全球原油产量会达到1.058亿桶日,比去年多出120万桶日,明年还会再增加80万桶日。
虽然产量在增,但这并不意味着供应会很稳当。像美国这些非“欧佩克+”的主要产油国,目前每天大约生产1300万桶,快追上2019年的1320万桶峰值了。而且,页岩油的开采还得应对环保政策的限制和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,未来想要进一步增加产量,空间其实挺有限的。
加拿大油砂的产量一直反反复复,主要还是因为基础设施的问题挡着脚,导致日产保持在大概480万桶左右。至于“欧佩克+”那边,增产的分歧还挺大,沙特和阿联酋在分配增产配额上闹得不太愉快,争执不断。而像尼日利亚、安哥拉这些国家,因为油田维修不上心,实际的产量一直低于配额,没法提升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太过依赖及时进口可不是个明智的选择,一旦发生地缘冲突,运输渠道被封锁,或者出口国突然限制产量,国内的能源供应就可能陷入断裂的危险。
中国一向讲究“未雨绸缪”与“居安思危”,这份智慧在国家管理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这些年咱们国家在资产配置上可算是“宽松有序”。比如,美元资产逐步收缩(到2025年9月,持有的美债降到8500亿美元,比2020年的峰值少了2300亿美元),与此同时,黄金的储备却在持续增加。再看看农业方面,也在推高标准农田建设,确保粮食安全。能源方面,国家加快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,也在加强能源储备。整整齐齐,步步为营。
我们并不是想激起什么矛盾,而是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国际局势中,坚守我们的发展底线和民生底线。
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说哦,7月全球的石油库存比年初多了1.87亿桶,但跟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比,还是少了6700万桶。咱们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,保持在4.5亿桶的低位,是历史上的最低点。欧盟的原油库存也就够用90天,这供应方面的变数还在呢。
在这个局势下,中国的储备措施不仅给自己设了个双保险来保障能源安全,还通过稳定市场需求,为全球油价撑起了面子,这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该有的担当和作为。
于是呢,美媒关注中国囤油的事儿,没必要过度解读,甚至刻意抹黑。中国自古就讲“兵未动,粮草先行”,但我们准备这些,可不是为了主动出击,而是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14亿多人民的幸福安康。
国家在调动石油储备,实质上就是关心百姓生活、照顾经济发展,属于踏实务实的行动,根本没有什么隐藏的“战略图谋”。
在目前单方面制裁频频、地缘局势越发紧张的情况下,这种提前准备的聪明方式,并不是给全球稳定添麻烦,反倒是维护全球能源市场平顺运转的关键因素。
中国一直坚持这个信念:只有把发展的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稳住脚跟。
只有把自己的能源安全搞稳,才能更自如地加入全球能源合作。这也是中国囤油行动背后最坦率、最坚定、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道理。
千层金配资,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,云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