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常常听说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的典故:一个人若是成仙得道,连家中的鸡犬都能随之飞升。这句话放到现实中,也往往被理解为:如果一个人飞黄腾达、掌握权势,与他有关系的人也会因而受益。然而,历史上并非所有情况都如此。今天要说的故事却恰恰相反:当一位身居高位的老丈人领兵征战、立下赫赫战功时,他的女婿不仅没有借机求取功名,反而是选择了仓皇逃走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事情发生在公元666年。唐高宗李治决心彻底消灭高句丽,于是任命宿将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,率领大军东征。李勣统军后,首先攻下了高句丽西部的重要关隘新城,并接连拔下十六座城池,军威大振。后来,他与薛仁贵、泉男生等将会师,再次击溃敌军,高句丽军队溃不成军,弃城而逃。仅仅一个月,高句丽王就被迫派使者举白旗投降,李勣则以礼相待,显示出大将的风度。然而,泉男建仍负隅顽抗,拒不投降。最终,李勣亲率诸将,攻克平壤,生擒泉男建,至此,高句丽彻底灭亡,百年宿敌终于被唐朝平定。
展开剩余70%这场战役之后,李勣回到长安,受到无尽的荣耀。唐高宗亲自在昭陵和太庙举行献俘大典,又在南郊祭天时命他担任重要的“亚献”之职,可谓荣耀加身。随后,他还被晋封为太子太师,食邑增加到一千一百户,权势与地位达到了巅峰。如此盛况之下,人们自然会疑惑:既然跟随李勣出征能获得巨大的功勋与荣耀,那么李勣的女婿杜怀恭为何没有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,而是选择远走高飞呢?
事实上,李勣在出征前确实写信召杜怀恭随军。杜怀恭初收到信时,心中十分喜悦,觉得这正是出人头地的机会。但冷静下来,他又想到:岳父平日里对自己并不算亲厚,向来冷淡,几乎不曾关心。于是,他生出一计,打算试探一番。他先托辞说家中拮据,缺乏路费。没想到李勣爽快地送来大笔钱财。杜怀恭心中一惊,但仍旧不死心,又说自己缺少奴仆与坐骑,行动不便。谁知李勣同样很快派人送来仆役与马匹。这一连串的举动,让杜怀恭心头更加不安:岳父为何如此坚持要自己随军?这背后,恐怕不是为了成全自己,而更可能是一场精心设下的陷阱。于是,杜怀恭惊慌失措,连夜骑快马逃离,再不敢与李勣相见。
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李勣为人深沉莫测,心机极深。杜怀恭怀疑,岳父可能是想借机立威,以他为牺牲品杀鸡儆猴。李勣的经历本就显示出非凡的谋略:早年他在瓦岗时先是翟让的心腹,后来又投靠李密,赢得信任。等到李密败亡,他果断归顺唐军,很快成为李世民倚重的将领。能够在多次更换主子后仍受信任,足见他处世圆滑、心计非凡。
更令人忌惮的是,他对帝王心思的揣摩无人能及。唐高宗欲废王皇后、立武则天为后时,群臣多有反对,如长孙无忌、褚遂良等皆直言劝阻,结果下场凄惨。而李勣却一语点破天机,只淡然道:“这是陛下的家事,外人不必干预。”此言正中李治与武则天的心意,自此,李勣更受帝后二人信任,权势如日中天。
由此可见,杜怀恭自知无法揣透这位深不可测的岳父心思,索性以逃走来保全性命。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并非毫无根据。当有人将此事告诉李勣时,这位权谋老将只是淡然一笑,说:“确实,我本可能用他来立威。”这番话印证了杜怀恭的直觉,也让人对李勣的心机再添一层敬畏。
这段历史让人明白,并非所有人都能因亲属的荣耀而受益,有时,过于接近权力反而意味着危险。杜怀恭的逃离,或许正是他最明智的一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千层金配资,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,云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